美国“大豆战”,导致97%中国豆企破产后,我国开始疯狂囤积大豆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大豆战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美国请知悉。导致豆企囤积大豆
如今,中国中国实现了由“吃不饱”到“吃得饱”,破产并且向“吃得好”的后国历史性转变,但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开始食物链不断上移,畜禽、疯狂油脂等改善型消费需求增加,大豆战粮食供给结构性短缺问题依旧存在。美国
就以大豆为例,导致豆企囤积大豆作为畜禽饲料、中国油脂加工主要原料,破产我国每年至少购买8000万吨,后国2023年进口量达9940.92万吨,开始几近破亿吨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爱囤大豆的国家,也是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,进口量占全球60%。
我国之所以进口如此多的大豆,并不能每年都消耗完,而是在美国身上曾吃过一次大亏。
美国“大豆战”,导致中国企业损失惨重
大豆,原产于中国,在全球各国皆有广泛栽培。虽不是主食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(35-40%),油脂含量丰富(18-20%),也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,尤其是黄豆,有豆中之王的美誉。
豆浆、豆腐、豆油、豆豉等等产品都是大豆衍生品,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常见食物。除了做成食物,大豆也是牲畜饲料,像豆渣等就可以成为饲料的主成分之一。
因此,大豆在中国的消耗量还是比较大的,每年至少千万吨。
2000-2003年,我国的大豆自给率约为47.6%,几乎占据国内一半市场,只需从国外进口一半左右就能够满足内需。
然而,自从加入WTO,跟美国签订了大豆进口协议后,国内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导致国内豆农无钱可赚,甚至陷入了无豆可用的尴尬境地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美国,是大豆生产大国之一,2003年时美国的大豆产量就达到了6678万吨,占据全球超35%以上的市场。彼时,我国的产量约1539-1650万吨,对比美国要少得多。
美国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出口市场,于是借着中国迫切想要加入WTO的心,借了一场“东风”,成功敲开了中国市场大门。
我国打开市场之后,美国农业部将自己家大豆销往中国,可谓物美价廉。中国企业发现,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竟比从国内豆农收购的价格更低,简直赚大发了,于是开始疯狂从国外采购,缩减了国内采购量。
而美国便宜的大豆导致国内的大豆不得不被迫降价,豆农根本无法从中牟利,于是种植大豆的豆农数量也越来越少。
在国内豆农缩减种植量后,美国就发起了“大豆战”,开始找各种理由疯狂抬高大豆价格。
价格飙升让国内豆企都望而却步,持观望状态,一开始各企业还在等着价格降低。然而,国内大豆种植量减少导致国内也无大豆可收,导致中国豆企无豆可用。
看着中国企业没有动作,美国农业部再次放话,称大豆减少库存不多,售完就没了。
这时候大豆的价格从最初的2000多一吨,升到了5500多一吨,翻了一倍还多。中国企业生怕后续买不到大豆,于是跟美国签订了长期供应的合同,高价收购。殊不知美国正在酝酿一场大战,打算一举击溃中国的大豆行业。
等到跟中国企业签订合同之后,美国又转变了话锋,称大豆的储量足够,告诉大家不用担心。美国此新闻一出,大豆的价格再次降低,又回到了2000多一吨的价格。
这时候中国豆企傻眼了,大豆降价意味着他们签订的合同至少要亏损一半以上,根本没有哪家企业能承受如此亏损。如果毁约,那么意味着要赔偿巨额违约金。
权衡利弊,最终企业纷纷选择违约,美方则表示需要中国企业赔偿400亿人民币违约金。不赔就要全面封禁中国大豆进口,并在WTO进行起诉。
这一次,美国挑起“大豆战”导致我国上千家大豆企业,短短1年时间倒闭到仅剩90家,其中64家被外资控制,赔偿超400亿人民币,损失惨重。
我国建立中储粮大豆仓,确保大豆储量
历经这一次肮脏的商战后,国家开始出手,2004年建立起中储粮大豆仓。每次到了大豆价格较低时就开始大量囤豆,并跟国内的豆农稳定价格收购大豆,既保证豆农有利润,又能为大豆涨价提供抗风险能力。
想要国内大豆保证供给安全,不能一味地以来低价进口,也需要有自给自足的能力,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。
因此,在美国第二次发动“大豆战”,想要故技重施时,我国因为有丰沛的储量抗住了2年重压,打出了漂亮翻身仗。
我们也学会了美国的套路,放出话称,由于中国大豆储量过多,导致一部分大豆过期,不得不进行处理,有意向寻找合作的饲料厂。
而彼时,美国因2008年陷入金融危机,看到中国这一新闻之后,开始低价抛售大豆。这时候中国前去捡漏,大量低价收购,又将储量桶装的满满当当。
经过这一次漂亮的“战役”后,美国再也没敢故技重施。
大豆依旧依赖进口,逐步改变格局
不过,近些年来由于国外的大豆价格低,很明显能够感受到我国大豆自给率严重下跌,2020年自给率已下跌至20%,比起2000年少一半之多。
有了中储粮囤积大豆之后,我国再也没出现过2003-2004年那种无豆可用的情况。即便在疫情全面封停贸易期间,也依旧稳定保持市场稳定。
近几年来,我国开始格外注重提升自给率。2023年,我国农业部持续发力,确保大豆种植面积3.5亿亩以上,并实现增种10000万亩。
近期,我国农业部表示,我国的大豆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,国产大豆已经抓住了发力的契机,准备好迎接新的消费时代。
在我国大豆不断增产背景之下,美国数据显示10月的第一周,美国对华出口71万吨,同比减少50%。
一直以来,美国都是大豆主要出口国之一,但2024年开始,对中国的出口量一直“跌跌不休”。如今,我国正在逐年扩种大豆,以此来降低对进口大豆依赖性。
如今,大豆的贸易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,从当初美国一家独大,发展到美、巴西、阿根廷三足鼎立,巴西的出口量甚至超过美国。
而我国的大豆进口也不再仅仅只依赖一个国家,而是分散开来,从不同国家进口,以供应自身需求。
除此之外,我国也会持续不断地保证国内大豆储量,以应对不时之需,保证了国内的大豆粮食安全。
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长远眼光,也能够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中发挥兜底作用。当市场价过度下跌,农民卖粮出现“亏本”“难卖”风险时,国家会及时出手,启动最低收购价,为农民售粮提供托底保证,不至于亏本。
往年,国产的大豆价格要高于进口豆,高出4毛钱一斤,但是今年,国内大豆收购价几乎跟进口价持平,约2元一斤上下浮动,更多商家也愿意用国内大豆。
众所周知,国外的大豆都是转基因豆,而我们国产的豆不是。大部分消费者更愿意吃更天然的大豆,即便价格更贵。
一家食用油企业称,国产大豆应该走蛋白深加工道路,才能够体现出优势。
目前,我国本地的大豆主要用于食用、加工豆制品等等食品;而进口的转基因豆,大部分都用于饲料、生产生物柴油等方面。
我国的大豆其实不比国外差,相对而言其实更加绿色,更安全。现在,粮食安全依旧是世界重要话题,我们只有将粮食安全深深把握在自己手里,才更牢靠,靠人不如靠己!
大家更愿意吃国外进口的转基因豆,还是更愿意吃国产豆?欢迎留言评论,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。
(责任编辑:时尚)